油工工藝標準
施工條件:
室內溫度大于5攝氏度,冬、雨天不宜施工。
墻面泛堿起霜、油污及原墻面裝飾層等清理干凈。
不牢固的原基層應鏟除并清理干凈。
墻頂面平整度較差的應先進行基層找平處理。
墻體含水率≤10%
墻體不同材質交界處需做防開裂處理
工藝流程:
基層處理→涂刷界面劑→石膏找平→刮膩子細部找平、打磨→涂刷底漆→涂刷面漆
基層處理:
鏟除原墻面空鼓、裂縫、疏松、起沙、發霉等老化的原裝飾層,露出原墻面粉刷石膏找平層或水泥砂漿抹灰層。
瓦工工藝標準
基本要求:
1.新砌磚墻應先根據圖紙在地面、頂面彈線,如有門洞需預留位置。
2.墻體根部應用混凝土澆筑不宜小于200mm地臺,內含4Xφ6鋼筋。澆筑地臺時,基層應鏟除至原混凝土樓地面。
3.砌筑磚需提前1~2天澆水濕潤。
4.砌體的轉角處和交界處應同時砌筑。當不能同時砌筑時,應按照規定留槎、接槎,有條件時要留斜槎。砌筑同時應設置拉結筋,數量為2xφ6、高度間距500mm、伸入每邊墻內距離500mm。
5.寬度超過300的洞口上部,要設置過梁,過梁兩邊各搭墻距離不小于150mm。
6.磚砌體的灰縫要砂漿飽滿,橫平豎直,厚薄均勻,注意錯縫,灰縫厚度要求8~12mm。
7.墻體:長度超過5米中間處、轉角處,T型連接處,十字墻連接處等需設置構造柱。
8.新砌墻體中間高度處應設置一道高度不小于120mm圈梁,寬度同墻厚,當有門窗洞口時,圈梁可設置在門窗洞口上方兼做過梁。
9.輕體墻砌筑至接近梁板時,應留一定空隙,待7天后,再將其用燒結普通磚或水泥磚斜砌補齊,或最頂部再用發泡劑填縫密實。
10.條件允許時,現澆混凝土門垛。
11.砌完墻體面要平整豎直,平整度5mm內,豎直度5mm內,陰陽角房子5mm內。
木工工藝標準
施工條件:
熟悉圖紙方案
安裝完頂棚內的各種管線及通風道,確定好燈位,通風口及各種露明孔口位置,做好隱蔽工程的驗收和備案。頂面無妨礙施工的障礙物。施工前,應對頂棚的起拱度,燈槽、通風口的構造處理,分塊及固定方法認可。
工藝流程:
彈線→安裝沿邊龍骨→安裝吊掛件→安裝主龍骨→安裝副龍骨→安裝石膏板→釘帽防銹處理→嵌縫及粘貼紙帶
電工工藝標準
工藝流程:
前期準備→定位彈線→開槽或布置管卡→敷管穿線→檢測→安裝→備案
注意要點:
?線管連接:線管連接處必須用PVC直接沾取PVC膠粘接。
?線盒甩線要用波紋管打卷3圈以上,距離線盒600mm內要增加關卡固定,線管與線盒必須用羅接連接。
?線管圓弧轉彎處兩邊各增加一個管卡,圓弧半徑大于6倍線管直徑,直線部分管卡間距不大于600mm。
?穿線面積小于線管面積的40%。
?線管內嚴禁有接頭。
?樓頂布線水管和線管交叉時,遵循上電下水的原則,上下間距20mm以上。
?同一室內的電源、電話、電視等插座面板應在同一水平標高上,高差應小于5mm。
?暗管:暗敷線管固定在槽內,打木楔,木楔須先涂刷防腐涂料,銅絲固定管子。
?明管:須用管卡固定。
?墻面開橫槽長度≤300mm。
?穿入導線的總截面積≤線管孔有效面積的40% 。
?電源插座距地高度300mm,開關板距地高度1300mm,開關板距門框距離150-200mm。
?強弱電平行距離≥500mm,嚴禁強弱電同槽,間距達不到要求須經客戶同意簽字證明。
?零線用淡藍色,相線用紅色(家用絕大多數都是單相電),保護地線(PE線)為黃綠雙色。插座相位是左零(N)右相(L)。
?地面線管防踏處理
?穿線套管用發泡劑密實固定
?頂板線槽開S彎,開槽長度不宜超過1000mm。
?嚴禁水電同槽。
水路工藝標準
工藝流程:
定位、彈線→開槽→預埋→下料、預裝、檢查、安裝→打壓調試→補槽→備案
定位、彈線:
對用水設備進行定位,以確定管道終端的位置。并根據管道端口的位置在墻、頂面彈出管道走向的線路。
開槽:
墻面管道一般均采用暗敷形式,沿彈出的線開出管槽,管槽的寬深一般為管直徑的1.5倍左右。